(一)老年人养生保健常识三大原则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生保健不仅仅体现在日常饮食中,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据了解,在保健过程中,有三大原则不仅能让老年人身体素质提高,同时还能使其更加年轻,下面一起来看看专业人士为我们提供的详细解答:
1、慢吸气快呼气
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肺功能已经逐渐下降,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呼吸,因此在平时要学会慢吸气快点呼气,从而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血液和氧气,这对于预防血压升高、哮喘以及其他疾病等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另外,因为老人的运动量比较少,活动激烈程度也不如年轻人的高,因此很多时候根本达不到健身的效果,对于这个,有关专业人士也提出在平时注意呼吸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老人的问题。
2、学会加餐,少吃大餐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喜欢吃的都非常多,尤其是一些年轻时候受过苦的老人,最喜欢自己吃的好点,从而弥补年轻时候的苦难经历。不过这样的饮食对老人的身体是百害无一利,所以对于老人来说,学会加餐,少吃大餐才是真正的王道。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自己的饥饿状态,老人每隔两三个小时吃一顿,要比按照正常人的三餐要好很多,尤其是一些老人运动量比较少,吃饱之后就睡觉的也有,这样的容易胆固醇升高不说,还容易得病,所以最好是少吃一点,多喝点汤。
(2)最好多吃点鱼类,而且是比较小的鱼类。比较小的鱼类野生的比较多,大鱼则是养殖的比较多。而野生类的营养价值更高一点。
(3)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对于糙米、小麦、燕麦等食物多吃一点,精米细面等少吃,另外还要多吃豆类,尤其是大豆,对人体的帮助非常大,多吃能延缓衰老。
(4)对维生素D的补充,如果喜欢喝酒,不妨喝点红酒,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对人体的健康有极大的帮助。多喝点不仅有利于睡眠还有利于健康,一举两得。
3、该睡睡,不要纠结每天八小时
每天八小时是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的,对于老人来说,这个要求已经有点过时了。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非常差,能入眠的速度也慢,如果是从躺下开始算的话,可能根本睡不到八个小时,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睡眠时间。比如白天感到很困,那么就可以直接上床睡觉,而不用强忍着到晚上再睡,这样对身体反而不好,顺其自然对身体更有好处。
对于老年人的保健养生,其实还有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对于老人来说可能不太注意。但是子女应该多注意一点,这样当老人出现一些错误的养生习惯的时候,能及时帮忙纠正。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给老人买保健品、保健营养物质等等,很多专家都表示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对营养保健品的吸收也是不一样的。强行摄入过多的营养,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如顺其自然,说不定反而有更好的效果。
(二)老年人用药指导(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科 郭汉林)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减弱,脏器功能和组织结构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紊乱,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影响许多药品选用、剂量大小、和用药的频率,给老年病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指导老人合理用药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的责任。西安市中医院老年病科郭汉林
1、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
(1)药物吸收
①老年时胃粘膜逐渐萎缩,胃酸分泌减少,PH增高,70岁的老年人胃酸可减少20-25%;
②胃肠道血流量65岁约减少40%,因此减少和推迟药物的吸收;
③胃肠道蠕动减少,排空速度变慢,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可能造成血药浓度的波动;
④胃肠道吸收表面面积和吸收细胞减少,致其功能降低;
⑤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发生率增加,导致细菌在小肠繁殖,引起葡萄糖、B族维生素、铁及钙在老年人吸收减少,这是老年人吸收障碍,造成铁、钙、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2)药物代谢
①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老年时肝重量减轻,成年人(20-40岁)肝重约1200克,老年人(71岁)以上平均肝重仅约741克;
②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
③肝血流量在60-80岁减少40-45%;
④老年人特别是营养不良时肝合成蛋白的能力减少,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结果可使血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血药浓度增高。因此老年人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哌替啶、吗啡、保泰松、地西泮、氯丙嗪、洋地黄毒苷、水杨酸盐等,尤其是同用几种药物时由于竟争性结合,导致药物血浆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而出现更多的副作用;
⑤吸烟、饮酒、疾病、临床用药、饮食等诸多因素均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⑥选用某些需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更需考虑上述特点,例如可的松在肝脏转化为氢化可的松而发挥作用,应尽可能应用氢化可的松而不用可的松。老年人代谢茶碱的功能比青年人低35%,阿普唑仑、利多卡因、甲磺丁脲等的代谢率亦随增龄而明显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红霉素与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合用,可升高他汀类血药浓度,增加肌病的危险性。因此老年人应用经肝脏代谢,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应减少剂量,通常是青年人1/2—1/3.
(3)药物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增龄使肾组织出现玻璃样变、动脉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等形态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降低,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体内消除缓慢,血浆半衰期延长,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副作用。例如地高辛、别嘌呤醇、利多卡因、地西泮、苄青霉素、氨基糖甙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乙胺丁醇等。
2、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对老人所患疾病分析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关系,能不用药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改善来治愈。如高脂血症患者,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而不是马上服药。
对于诊断明确、必须用药的老人,选用的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的药物,即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而且剂量要小,种类少,最好不超过3-4种,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避免合用。常见的副作用例如:
(1)镇定药、抗抑郁药、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和利尿药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反应;
(2)利血平可引起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郁,甚至因此而自杀,大剂量可引起震颤麻痹。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包括: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平(北京降压0号)、降压灵等。
(3)青霉素由肾小管分泌排泄,老年人分泌功能衰退,排泄减慢,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可诱发癫痫及昏迷;
(4)铁制剂 可因胃酸分泌减少致吸收量不足,疗效差。宜同服稀盐酸、维生素C或增加剂量;
(5)吩噻嗪类 永久性震颤性麻痹在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尽可能避免长期应用。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降压灵等复方制剂均含少量噻嗪类。
3、选择合适剂型与剂量
根据老年人多病共存、用药种类较多、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原则上种类少、剂量小、易口服。
(1)使用最低有效量,一般推荐使用成人量的1/2或1/3作为起始量;
(2)老人在同一时间内用六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7%,即种类越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就越大,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特别是患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用药种类应尽量减少,应控制在3-4种,最好不要超过5-6种。
(3)老人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多选用液体剂型或冲剂、口服液,必要时改为注射给药,老人用缓释剂型应慎重,因为老人胃肠功能减低,影响药物的吸收,或因胃排空变慢、肠蠕动减弱可使药物释放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加,而使药物浓度增大产生不良反应。
4、按医嘱规定用药
由于部分老人孤独的生活,缺乏关爱与护理;文化水平的差异对遗嘱理解不同;患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记忆力、理解力、听力、视力均减退,妄服、误服不按规定服;或因经济条件不同,承受药物费用的能力有限导致部分病人不能按医嘱规定合理用药。因此家人或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担负起监护老年人用药的责任,把每次所服药物分包,把每日3次或2次、一次的药物用不同的颜色分包,并放在不同的位置,以免忘服或多服。对待生活不能自理、精神障碍、长期卧床的老人把药物放在老人接触不到的位置,以防误服或出现意外。
5、减少使用保健品,合理应用中药
老年人少部分疾病需要短期药物治疗,大部分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造成了老人用药品种多的不利一面。为了减少用药,医生对一部分疾病采取非药物治疗,既降低副作用的发生,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合格的保健品可用于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但本人不主张给一位高龄、多病的老人再服保健品,很难想象会带来什么结果。
在我国中药和西药可同时用于治疗疾病,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影响治疗效果,亦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麻黄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等可拮抗利血平、复方降压片、优降宁等降压药的降压作用,甚至使血压升高。麻黄与洋地黄类合用使强心苷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增强;蟾酥与地高辛合用易致其中毒;鹿茸、甘草与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减弱其降血糖作用;大黄因含鞣质可与抗生素、钙剂、铁剂、强心苷等生成沉淀,影响疗效;神曲可减弱磺胺类的抗菌作用。因此老年慢性病人应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医生更应了解中药和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正确指导老人合理用药。
6、加强用药监测
对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来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血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甚至包括对长期服用地高辛、氨茶碱的老年人要做药物浓度测定。
7、不提倡自购、自服药物或保健品
防止进入盲目、不科学的预防和保健的误区。看广告、看药品说明书自己用药治病对老年人极为不利。现在许多广告内容简单,很不规范,掺杂着一些虚假成分,有意提高疗效,夸大适用范围和有效率,对药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描述的很少,甚至有意回避。还有的病人医药卫生知识非常缺乏,仅凭亲朋好友介绍及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擅自用药。更可怕的是一些未正式上市,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或过期药品另行包装,通过非法手段出售给老年人长期服用。对这些问题社会应加强监管,家庭、子女合理劝导,医务人员更应进行健康教育,争取还老人一个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
(三)疾病的护理
1、老人腹泻莫禁疾病的护理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抵抗力降低,夏秋季容易患肠道疾病引起腹泻,如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传统观点认为,腹泻时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烂,应当让肠道“空一空”,休息1~2天,这时禁食可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禁食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需要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血糖浓度。老年人营养不良比较普遍,临床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中,20%左右患有营养不良;7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的人没有足够的糖、蛋白质、脂肪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浓度,当血糖低于每升3毫摩尔时,病人就会出现出虚汗、心悸、乏力、头昏、面色苍白、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有的甚至还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此外,腹泻时禁食还会引起体内营养素缺乏,延缓肠道病变的修复,从而减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腹泻时不但不能禁食,还应适当补充一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鸡蛋面糊、豆浆、细面条、豆腐脑、大米莲子粥、小米粥等,并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利营养素被机体消化吸收。老人腹泻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还应鼓励病人多喝淡盐开水、菜汤、米汤等,以补充损失的水分和无机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促进早日康复。
2、老人谨防冬夜抽筋
一些体弱的老人常在夜里发生小腿抽筋,疼痛难忍,有时一夜抽好几次,导致夜不能眠。医学研究认为,夜间小腿抽筋一般是由于人体血清钙离子浓度下降,使神经和肌肉兴奋增高所致。而寒冷刺激、熟睡长时间下肢弯曲、突然伸腿等,往往又是诱发小腿抽筋的外因。预防和治疗低血钙引起的抽筋,主要有如下方法:膳食要注意选用含钙量高而又有益于营养平衡的新鲜食品,如奶类(在临睡前喝一杯牛奶有明显疗效)、吃些豆制品或虾皮、麻酱、海带等也可以补充人体的钙质。也可以在食品中适量添加骨钙粉、碳酸氢钙等。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片、钙素母、乳酸钙等含钙药物。注意多吃一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在寒冷的季节,衣服不能穿得太少,被子要保暖,不能让腿部受凉,睡醒时伸腿动作不要太快太猛。
3、高血压的护理
(1)定义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为:
①正常血压(成人)收缩压为12~18.6千帕(90~140mmHg),舒张压为8~12千帕(60~90mmHg)。
②高血压标准为 收缩压在21.3千帕(160mmHg)以上,舒张压在12.6千帕(95mmHg以上。
③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和血管的病变。
(2)临床表现
①缓进型 病情进展慢,早期可出现头痛、头昏、失眠、心悸等,以后可有心、脑、肾器质性损伤。如左心衰竭,脑血管意外(痉挛、出血、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②急进型 病情进展快,舒张压持续在17.3千帕(130mmHg)以上,伴脑、心、肾或血管的功能障碍,常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护理要点
①休息 按病情而定,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及劳累,适量活动,有心、脑、肾功能障碍患者须卧床休息。
②饮食 适当控制钠盐摄入,每天限摄取5克;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应节制饮食;禁烟酒。
③心理 了解患者思想,使之对高血压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知道高血压病的可治性和治疗的长期性,又要知道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和可防性,使患者消除顾虑,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④按医嘱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
⑤注意病情的观察 若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心悸、气促、肢体功能障碍等现象及时去医院诊治。平时每天测量血压1~2次以便了解病情。同时要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⑥适当进行锻炼,如太极拳、气功、 散步等。
⑦定期门诊随访。
4、冠心病
(1)定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2)临床表现
①心绞痛是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常由于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餐、吸烟时诱发。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窒息、紧缩感或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和左臂内侧及无名指,历时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内缓解,发作是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
②心肌梗死是心肌持续严重缺血、缺氧所致心肌坏死。先兆发病前一周内突然出现心绞痛或疼痛频率和 程度加重。典型表现 疼痛性质似心绞痛,但剧烈而持久,可达数小时以上;烦躁不安、出冷汗,含服
硝酸甘油无效;常合并有休克、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也可有腹胀;心电图有典型坏死、损伤、缺血改变。
(3)护理要点
①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根据病情可适当活动,以促进心脏侧枝循环建立和改善储备功能。心绞痛时静卧休息;心肌梗死者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由护理人员协助,第二周可自行床上活动,无并发症者第三周后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可下床在室内慢慢行走。
②饮食 给予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少盐低热量和适量蛋白质食物,应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急性心肌梗死须食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③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排便用力,以防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影响心功能。两天不排便者给予润肠或缓泻剂。心肌梗死者禁忌大量不保留灌肠。
④心理 患者常有恐惧、沮丧的心理反应,应给予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
⑤病情观察 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有无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有无其他并发症(栓塞、室壁瘤、粹死)。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⑥按医嘱用药。
⑦避免诱发因素如劳累、激动、过饱、寒冷等。
⑧随身带保健盒。
⑨定期门诊随访。
5、慢性支气管炎
(1)定义
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喘息或伴有炎症;常是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严重时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及呼吸衰竭。
(3)护理
①慢支有发热、呼吸困难者需要卧床休息。
②注意避免尘埃、烟雾及刺激性气体,室内应温暖,空气不宜干燥。
③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补充体能消耗,同时保证水分摄入,以利痰液稀释咳出。
④观察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与体位的关系,注意痰液的性质、气味和量。
⑤鼓励咳嗽(深吸气后再咳嗽)、咳痰,痰液粘稠者可用蒸气吸入,超声雾化药物吸入,使痰液稀释,并可轻拍背部促进排痰(叩背方法常采用“背拢掌空”式叩击法,由外向内,自下而上,轻轻叩击),必要时可作体位引流。
⑥呼吸困难者给半卧位,氧气吸入。
⑦观察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肺心、呼吸衰竭等。
⑧按医嘱应用化痰止咳药及抗生素。
⑨肺气肿患者嘱呼吸功能锻炼,训练腹式呼吸。
⑩提高机体耐寒抗病能力,如户外活动,擦冷水面等。须戒除吸烟习惯。
6、糖尿病
(1)定义
是指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引起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其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和自体免疫有关。
(2)临床表现
有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乏力(三多一少)及血糖升高、尿糖试验阳性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而昏迷。常可合并感染、血管病变(冠心、肾血管硬化、脑动脉硬化、下肢动脉闭塞)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炎)等。
(3)护理
①饮食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目的是减轻胰岛负担,有利胰岛功能恢复。饮食应根据病情、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和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调节。在饮食控制同时需要全面掌握患者进食。
a.如治疗饮食不够,可增加三煮蔬菜和其他高纤维素食物充饥
b.治疗饮食有剩余,则要与医生联系,扣除降糖药剂量。
c.如果要吃甜食,可用木糖醇调味。
d.要吃水果,必须扣除主食热量。
②休息 生活要有规律,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如重症和有严重并发症者须卧床休息。休息能减少能量消耗,对大脑有保护性抑制,有利于康复。
③皮肤、口腔护理 可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及维生素B代谢紊乱,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故应经常用温水擦洗;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故对热感觉不敏感,易引起烫伤;口腔有异味,需加强口腔护理。
④衣着、鞋袜要宽松,防止趾端坏疽。
⑤心理护理 因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心理问题,必须认真做好病情解释,使患者认识本病是可以控制的。可展望先进治疗方法,以增加治疗信心,以取得合作,有利疾病治疗。
⑥按医嘱定时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
⑦严密观察病情
a.没餐前或留段尿测尿糖,定时测血糖。
b.观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征兆,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c.观察并发症,如感染、肢体坏疽、白内障、冠心病等。
d.嘱患者随身携带疾病诊断小卡,以免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作相应处理。要定期门诊随访。
7、老年性痴呆
(1)定义:是发生在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力损害。
(2)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定向力的障碍,同时伴有性格、情感反应控制及社会交往力的障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原发性,是大脑皮质退行性病变或萎缩。
②血管性,多发生脑梗死后脑缺血所致功能减退。
(3)护理要点:
①要重视情感的交流,主动接近老人,多说亲切的话语,做些爱抚的动作,使老人感受关爱和温暖。
②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不要让老人单独外出,在口袋内放置或在衣服上缝上带有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安全卡。不要接近有危险物品,如刀刃、火、药物等。
③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因老人的自理能力差,需要生活上给予体贴入微的照顾。
④避免各种负面的心理刺激,鼓励用脑锻炼。
⑤按医嘱用药,可以延缓老年性痴呆病情的发展。
⑥对卧床不起的老人须加床档,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定时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四)老年人如何过冬天
立冬之后天气渐寒冷、气候干燥,给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都很容易在冬季里发生,而且,由于在冬季老年人抗病能力低下而易患感冒、流感等疾病,一旦患了感冒又会并发肺炎,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因此,许多老年人害怕过冬天,使得一到冬季常常给老人心理上增加很多心理负担。
其实冬季并不可怕,只要老年人注意适应冬令气候特点,顺其自然:重视自我保健,就能平平安安地度过冬天。为了平安地度过冬季,老年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防寒保暖。冬季气温较低,为了抵御寒冷,机体调节功能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比如皮下脂肪增多、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组织代谢加强等,而老年人由于主要脏器逐步老化且功能减退,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机体代谢功能低下,适应性和抵搞抗力较差,抗寒及抗病能力都明显的低于青年人。因此,当寒潮或强冷空气袭来之时,老年人中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容易出现,产生心绞痛、心梗、心力衰竭等。严寒还是伤风感冒、支气管炎,冠心病、肺气肿、哮喘的重要诱因。此外,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之后,还容易发生手足裂、冻疮或皮肤痒等。所以,老年人必须随时注意防寒保暖,要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裤,避免着凉,防止感冒。
2、重视饮食调理。在冬季中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以“温”、“补”为主, 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增强御寒能力。要避免或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
3、讲究心理卫生。临床实践多次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而冬季则是自然界阴盛阳衰之季。所以老年人应该避免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的刺激,经常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使意志安宁、心境恬静。另外,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一般老年人应保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应午睡,睡觉前不要过于兴奋。
4、改善居室环境。在冬季,人们为了御寒而将门、窗紧闭起来,再加上取暖设施的使用,致使室内的空气干燥、污浊,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内温度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
5、注意取暖适度。正确的冬季取暖方法是: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度,局部取暖不要超过10分钟。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冬季,老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7、不宜洗浴过勤。冬季老人以5~6天洗浴一次最佳,而且水不宜太热,洗后最好喝一杯热开水。
8、切忌烟酒嗜好。冬季房门紧闭,烟雾不宜外散,吸烟对人体十分有害,如若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洒后体虚,易使外寒之邪乘机而入,寒热错杂,极易给心、肺、脑造成损害。
9、避免外出时间过长。由于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而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染上传染病。
10、有病早治。老人在冬季如稍有不适如:食欲不佳、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等,应及时去找医生诊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