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面对渤海,背靠市区,辐射华北,拱卫京畿,为兵家形胜之地。据考古发掘,其境内之贝壳堤形成于距今3400年前,历经退海成陆,黄河移道,渔盐屯田之经营,遂成经济繁荣之势。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齐国。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属燕国。秦时,属广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至东晋,属勃海郡、章武郡东平舒县。南北朝·北魏,属沧州浮阳郡章武县。隋唐时,属瀛州、沧州鲁城县。北宋时,属河北路(后称高阳关路)沧州清池县。金明昌四年(1193),属河北东路清州靖海县。元至元二年(1265),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靖海县。明时,属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咸水沽一带属静海县,葛沽、小站一带属沧州。九年,咸水沽、葛沽、小站分别从静海、沧州划归天津县。民国期间无大变化。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北依海河,南临南疆港,西连中心城区,东叠滨海新区,处于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发展战略主轴上,是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滨海新区产业功能的黄金走廊,具有良好的海陆空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中心城市区11公里,距滨海国际机场12公里。距天津港南疆码头25公里;距天津港22公 ...
津南区面积387.84平方公里,人口45万。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苗、土家、彝、维吾尔、白、布依、侗、哈尼、东乡、瑶、纳西等 17 个民族,辖咸水沽、双港、八里台、辛庄、双桥河、北闸口、葛沽、小站等 8 镇和地处市区的长青办事处,全区共有173 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地咸水沽镇。
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84亿元,年均增长14.4%;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亿元,年均增长4.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1亿元,年均增长1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30元,年均增长9%;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0.16吨标煤,年均下降7.5%。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土地资源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明,津南区土地总面积为578567.6亩。其中,耕地269653.1亩,占总面积的46.6%;园田4907.8亩,占总面积的0.8%;林地589.7亩,占总面积的0.1%;未利用土地23529.5亩,占总面积的4.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6447.2亩,占总面积的16.7%;水域167324.1亩(包括河流、水库、坑塘、苇地等),占总面积的28.9%;交通用地16116.2亩,占总面积的2.8%。1995年,农业生产主要用地为263213.4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49%。按照利用状况,可划分为耕地、果园用地、林地、养殖用地4种土地类型...
近年来,我区努力加快建设速度,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镇村建设及各项公益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功能较齐全的多层次现代化镇村建设发展格局,农村城市化率已达41.8%。(一)道路建设近几年,我区在道路建设上的投资超过7亿元,平均每年投资1亿元以上。截止2005年末,国省、区、镇三级公路网总长度达550公里,路网密度已达134.4公里/百平方公里。由于道路条件的大大改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增加了我区与临近区县的联系,改善了我区的整体环境,提升了城镇形象,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⒈主干道路形成“四横六纵”。四横为津沽公路、津晋高速、丹拉高速、葛万公路;六纵为梨双路、白万路、八二路、津港公路、津歧公路、汉港公路,主干道路长度达到176公里...